央广网

大医一院已实现5G技术在诊疗方面应用

2019-07-12 17:3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大连7月12日消息(记者 贾铁生)“杨教授您好,我这里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导管室的信号……”、“您好,这里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信号,这里手术的是一位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显示屏上,毫无卡顿的直播信号传递的高清画面和语音,让人有种观看高清网络电视节目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G远程手术讨论会的现场。
  昨日上午,记者在大医一院了解到,通过大医一院、中国电信、中国华为等单位的共同努力,该院已经在大连率先实现了5G技术在远程诊疗工作中的应用,内容包含远程诊疗、远程教育、信息共享等方方面面。在5G技术扑面而来的新时代,许多就医难题或将迎来彻底解决的机会,传统就医模式或将被彻底颠覆。
  远程诊疗真正实现“面对面”
  作为大医一院心血管病医院的创始人,杨延宗教授昨日在向记者介绍该院5G技术的时候,强调了其在远程诊疗上的巨大意义和前景。杨延宗说,全国医改多年来已经通过努力建立了很多上下级合作医院、医联体等,基于原来的网络能力,远程诊疗在视频会诊、信息共享渠道建设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基础。但现状是,上级医院的一线专家精力十分有限,能亲自到医院进行诊疗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原本的院级的远程平台由于网络要求高,又远离临床一线科室,使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等活动的局限性很高,信号质量的卡顿,清晰度低等大大降低了远程诊疗活动的实用性。“在5G状态下,上述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正如记者在远程诊疗现场看到的那样,流畅的信号已经感觉不到丝毫的延迟,远程诊疗真正实现了“面对面”一样的交流。
  杨延宗介绍,5G技术的高速、高容量、高密度、高覆盖等特点,让远程会诊可以跳出“有线”,走向“无线”,也就是说可以不依赖专门的远程医疗室,在移动端就可以完成点对点的连接。“比如,一个急诊患者需要一个外地专家的远程会诊,那只需要将医疗信号直接接到专家的手机上,就能实现会诊,不必再到专门的会场。”这样的突破,将远程诊疗可以精确到科室对科室、手术室对手术室、门诊对门诊、人对人等等。
  上了救护车专家就已开始诊断
  昨日,记者还现场感受了一次5G技术在急救车载上的应用演练。上午9:30分,演练救护车从大医一院长春路院区出发,车上载有一名模拟“心梗”患者。杨延宗教授等抢救团队在大医一院联合路院区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患者已经上急救车的所有信息。在该院心脏急救的诊室内,大屏幕上和医生的手机上已经接通了急救车内的信号,包括刚才做的心电图,监护仪实时图像,车辆位置等信号,急救医生通过视频在车上向杨延宗等医生通报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急诊室内做出了处置决定,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很快,当这名患者来到医院后没有多停留任何环节,直接进行了最紧急最准确的处置。
  杨延宗介绍,在5G的支持下,对于心梗等一系列心脏急救时间问题,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大大提高提前介入的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
  传统就医模式或将彻底被颠覆
  除了在具体的诊疗活动上有突破性的带动,5G技术的应用还将对就医模式起到深刻的影响。杨延宗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医院在对合作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疗支持,技术提高,学术交流等会有更密切的支持。比如直播查房、直播讲座、直播手术教学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点对点之间的沟通可能会是难以想象的密切”。同时,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将打破更多的壁垒,海量的信息几乎可以说是瞬间共享。
  对于医改中分级诊疗、大医院超负荷运行等,杨延宗教授表示“传统的就诊模式或将迎来颠覆性的改变”。因为随着远程诊疗真正的逐步实施,可以带动基层医疗水平从根本上快速提高,并且随着基层患者逐渐接受,小病慢病留在基层已经指日可期。同时,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的诊疗模式,比如可能很快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云医院”诞生。
编辑: 张四清

大医一院已实现5G技术在诊疗方面应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