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大连海事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为“一带一路”注入蓝色基因

2019-04-23 10:2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大连4月23日消息(记者 贾铁生 通讯员 吴江涛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交通外交战略,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凭借高等航海教育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快速发展,发挥学校专业资源和优势,为“一带一路”培养高级人才,为“一带一路”注入蓝色基因。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说:“民心相通、教育先行,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中,作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学府,学校在智库支持、人才培养、教育输出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走出去:实现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

  “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就是要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引领世界海事教育的发展。”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郑少南说。2007年,大连海事大学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简称科伦坡学院)签署的合作协议获得教育部批准,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十余年后的今天,“DALIAN”楼早已成为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校区的地标性建筑,这里的合作办学项目已经从最初仅有本科专业扩大到本、硕、博三个层次。     目前,斯里兰卡校区的办学规模已经从最初仅有的本科层次扩大到本、硕、博三个层次,专业涵盖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2008年至今,斯里兰卡校区已培养出12批毕业生共计313人,其中本科生288人,硕士生23人,博士生2人。斯里兰卡校区为当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的高端航运人才,为南亚地区海事和交通运输教学科研领域以及企事业单位注入新鲜血液,极大提升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斯里兰卡学生慕名而来。当被问及报考大连海事大学的原因时,他们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拥有先进的海运经验、大连海事大学的知名度,都是他们作出选择的考虑因素。 斯里兰卡校区的建设在不断完善,学科更加立体。以MBA专业为例,2011年开始招生至今,学员构成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据了解,斯里兰卡校区最初的学员以高级船员为主,近两年,来自商界的学员在增加,更多的年轻人来申请,需求也更加多元。目前,学校正在考虑在MBA项目中增加人力资源等专业方向。

  

  大连海事大学的教育输出和国际化办学由来已久,早在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海事组织就在大连海事大学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设立世界海事大学大连分校。目前,大连海事大学正与多国接洽,积极谋划布局国际办学。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看去,与坦桑尼亚等东非六国,孟加拉等南亚国家,以及缅甸等东盟国家的接洽正在进行,合作办学布局愈发立体。

  “不走上世界舞台,不发出权威声音,不引领行业发展,怎么能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说。

  请进来:学校留学生80%以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大连海事大学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在学习的期间除了上课以外,还有很多活动让学生能够参加。比如国际文化节也会让留学生体验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21岁的杰克来自黑山,从小有一个航海梦,2017年他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就读航海技术专业。

  刚入学时,杰克有些担心,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国家,没有自己国家的人,没有从前的好友,大学生活可能是孤独的。然而,在海大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杰克找到了新的可以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前的好朋友们也一直保持着联系。“隔着电话,我们笑着回忆曾经一起时的快乐时光,分享在大学校园里遇见的趣事、乐事。这样的生活很幸福。我觉得我们海事大学的学生像一大家庭一样。我相信,海大在我未来的生活当中,能够给我更多收获,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

  凭借着独特的专业优势以及先进的教学、服务和管理实力,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留学生规模稳步提升。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在留学生招生结构上逐步倾向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学校留学生规模达到千余人次,80%以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争取更多政策和经济支持,教育部为交通运输部设立了中国政府交通运输类专项奖学金,学校负责具体培养。除此以外,学校还获批中国政府交通与海事杰出人才培养专项奖学金等多个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这些奖学金奖学金旨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交通运输领域教学和科研优势,打造高端项目品牌,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府部门、海事院校、交通企业及海洋法律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端人才。

  学校还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在原有的工商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法学、轮机工程四个全英授课硕士项目基础上,新增设了航海科学与工程、海上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全英文授课研究生项目,目前全英文授课研究生项目已经达到19个,极大拓宽了招生渠道和培养范围,扩大中国高等航海教育输出领域,必将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高层次人才来华学习深造。

  近三年来,学校已有7名留学生获得“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奖人数位居全国前列。缅甸籍博士留学生MYINT MYINT MAW(苗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过硬的学术实力以及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她同其他高校5名获得该奖项的东盟国家留学生代表一起受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颁奖典礼。

  “在海大读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文化,比如中国传统习俗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外,我也认识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和他们相处的时光里,我们彼此交流,举办文化节,增加友谊。我相信在海大的学习经历会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多帮助。”苗敏说。

  促合作: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 积极开展援外培训项目

  积极整合学校在交通运输学科的综合优势资源,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前瞻性理论和规划,为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学校于2016年年底正式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下设10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分别是海洋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法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港航规划研究所、经济与贸易研究所、地理环境研究所、语言文化研究所、安全问题研究所、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所、出版研究所和大数据中心。研究院集中从人文、政治、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国际公约、法律制度、沿线国家与我国贸易互补关系等方面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点,重点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与交通运输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依托在国际司法、海上交通安全、“一带一路”研究等领域具备的优势教学及科研实力,以及在留学生培养和境外办学方面具备的先进经验和水平,大连海事大学于2017年申请并获批建立了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大连研修中心,研修中心旨在充分发挥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特色优势,为培训基地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人力、场地及智库支持。成功承办了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个国家公安部高级执法官员研修班,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同时,研修中心协助培训基地专家赴学校海外校区开展调研,并在培训基地网站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科技部科技援外培训项目,先后承办 “人文海洋科技法律高级研修班”、“2018北斗技术与应用国际培训班”,深化与各发展中国家在海洋领域的理解与共识,推动多边科技合作交流。

  留得住:吸收优秀的“一带一路”沿线国毕业生留校工作

  今年28岁的卡尼来自刚果(布),2007年来到大连海事大学读书,而他的叔叔此时也正在大连海事大学读硕士。卡尼在海大先后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他爱上了中国,爱上了海大,2018年博士毕业的卡尼选择留校,成为法学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立志成为一名教授。

  “ ‘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倡议,有助于推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协调联动发展,加强中国和相关国家的贸易关系。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会因此得到改善,许多国家会发展的更好;这个倡议也会给许多人提供工作机会。这将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共赢”卡尼说。

  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积极从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中吸收优秀的“一带一路”沿线国毕业生留校工作,充分发挥其既懂语言文化,又了解工作机制,同时擅长学术研究等优势,为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相关院校与机构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在学校来华留学工作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卡尼的经历类似,来自俄罗斯的舍妮娅2008年由俄罗斯国立海事大学被派到大连海事大学帮助发展两个大学共同进行的国际教育项目。从2015年9月起,她在大连海事大学留学生教育中心的海外市场拓展部工作,在俄罗斯及其他俄语国家和地区宣传大连海事大学,帮助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海事大学学习。同时,在海事大学对中国和外国留学生讲初级俄语课程。 “在海大这几年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大连成为我第二个家,去哪里就想大连。希望能帮吸引更多外国青年来海大学习。舍妮娅说。

编辑: 张四清

大连海事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为“一带一路”注入蓝色基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