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连10月21日消息(记者 贾铁生 通讯员 于舒雯 国翔宇 柴松波2019年10月17日,是第6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作为教育部定点扶贫高校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承担了国家、省、市的三级扶贫任务,发挥优势、聚焦重点、整合力量,积极服务定点扶贫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书写大工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使命与担当。

  在定点帮扶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为确保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作为关键一年大连理工大学党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决把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完成好。


  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强化责任担当。年初,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将定点扶贫工作写入学校2019年度工作要点之中,确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期间,学校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扶贫工作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审议了学校有关扶贫工作的安排,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4月学校党委书记王寒松一行前往龙陵县,召开学校定点帮扶龙陵县工作推进会。 

  选派过硬干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扶贫任务落实好不好,选好派好干部是关键。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帮扶龙陵县的工作,特别选拔了优秀青年干部到龙陵县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培养青年干部。在今年7月初学校党委选定了两名工作经历丰富,政治过硬的干部,继续接替前任干部,分别挂职龙陵县副县长及龙山镇核桃坪村第一书记,进行3年挂职帮扶工作,有效确保学校帮扶工作的延续性。

  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关键期,工作责任丝毫不能松动。为强化年轻干部政治担当,大连理工大学党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行5人于暑期在龙陵县松山干部学院为100余名年轻干部作专题培训帮助龙陵县干部加强执政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业务素养。

  支教接力,点燃乡村教育新希望。扶贫先扶智,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派骨干教师7人前往龙陵一中,对当地教师进行讲座辅导,帮助当地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外国语学院、团委、研究生院分别组织了短期支教实践团和一年期支教团开展支教帮扶,为龙陵乡村教育振兴播下希望的种子。与一般短期支教不同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支教团秉承精准帮扶、长期帮扶、目标帮扶的教育帮扶理念,根据支教老师、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在核桃坪村试点“教育扶苗行动”。建立师生间的长期联系,让孩子得到陪伴教育,在未来的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地为孩子提供生活、学习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帮扶。 

  发挥学科优势,为产业发展添动力。在产业扶贫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形成了以学校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为纽带,学科团队精准服务企业的对接模式。七月中旬,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修志龙教授团队一行6人,赴保山市多个企业开展“保山市特色药食兼用资源的生物制造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对接合作。通过调研交流,团队分别就四个方面,与相关企业明确了目标任务与合作方式,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因地制宜,谋划乡村振兴规划。2019年,龙陵县将建设美丽乡村列为工作重点内容。为助力提早谋划乡村振兴,大连理工大学校领导及建艺学院王丹教授等一行6人赴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社区,进行“小田坝乡村振兴社区规划方案”交流研讨。由王丹教授总负责,对镇安镇及小田坝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基于龙陵县和镇安镇乡村振兴思路,以民族文化和生态宜居的视角切入,历时近半年,制定了“小田坝乡村振兴社区规划方案”已提交县政府批复。

  做好消费扶贫,促进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大连理工大学后勤处在校内两处学生食堂及所有教工食堂开设云南龙陵产品专卖及展销窗口,扩大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高效落实精准扶贫。为促进消费扶贫,扩大宣传,做到既扶智又扶志,六月份在学校举办了品核桃坪村农特产品的展销。通过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核桃坪村“佧佤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除云南之外,大连理工大学还承担了辽宁省内定点扶贫任务,帮扶朝阳县乌兰河硕乡和普兰店区鲁凤村。学校对此高度重视,派工作队进驻,挖掘年轻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在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上实现显著突破,在文化扶贫、智力扶贫方面迈出新步伐,在实施全面扶贫上开创了新局面,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是我们当前的历史使命,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做好扶贫工作意义重大。大连理工大学将进一步发挥教育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科技优势和信息优势,精锐出战、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云南省龙陵县、辽宁朝阳县乌兰河硕乡和普兰店区鲁凤村的发展贡献力量。